贞观之治
6.0 |07月15日 |已完结
简介:

  公元620年,唐武德三年七月,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——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。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,在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。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。
 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,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,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。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,
  要解洛阳之围。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,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。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,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,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。王世充见大势已去,只得开城投降。
 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,功劳传遍了天下。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,封他为天策上将,并赋予了种种特权,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。
 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,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。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,他表面上鲁莽,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。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,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。李元吉利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疑,趁机从中挑拨。
 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在表面上压制李世民,一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。阴谋一步步酝酿,最终李元吉制定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完整具体的行动计划。
 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,李世民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抢先下手。第二天一早,李世民就占领了玄武门,隔断了李建成、李元吉和城外军队的联系。随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激战开始了。交手中,李世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。
  李世民如愿成了太子,掌握了朝政大权。他没有清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部,反而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收到自己门下,这其中就包括以中正刚直而闻名的谋士魏征。从这以后,李世民就再难逃被魏征当面训斥的命运。
  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让天下和解的决心,不仅下诏不准再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,还派魏征为制使,出使河北,传达自己的意思。
  公元626年,武德九年,八月初八,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,自己成为太上皇。
 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,突厥趁唐朝朝政不稳进犯中原,抵达关中渭水边,直逼长安。李世民心里清楚,凭现在唐的实力,还无法与突厥对抗,索性委曲求全,向突厥纳贡,换取中原的和平生息。
  李世民登基后,深切感受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巨大差距。他修改了国号,以代表宽忍和善的“贞观”取代了原来的“武德”,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余年被后人称为“贞观之治”的时代。
  李世民为了推行新政,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一些巨大的障碍。其中一个,就是各种名目的封王。当年太上皇李渊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,给各路人马随意加官晋爵。虽然其中有些只是虚职,但也独霸一方,占有大量土地资源,每年还要领取丰厚的俸禄。
  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想法还没有对外宣布,就已经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削减封王影响了众多王侯贵族的直接利益,义安王李孝常联合其他一些反对者,打算用清君侧的名义,以武力胁迫李世民。李世民早已掌握了他们的动向,干净利落的粉碎了他们的阴谋,并以自己的威严镇慑住了朝中百官。
  关中大旱。李世民为感动上苍,负荆祈雨。但李世民的诚心并未缓解旱情。李世民无奈,只能开关放人,允许受灾百姓到关外去乞食为生。玄奘也随着灾民的队伍出关,开始了他西域取经的旅程。
 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,大唐王朝的国力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实力,为了解决边疆问题,李世民决定征伐突厥。贞观三年八月十九日,李世民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,征伐突厥。突厥内部此时发生了严重的纠纷,两位可汗矛盾重重。李靖的军队稍一冲击,突厥军便彻底溃散了。
  平定了突厥,西北周边二十几个国家都来朝贺。在高昌王的建议下,李世民被各国拥为“天可汗”。一时间,从中原通往西域的各种商业、外交通道纷纷开通,长安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。
 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,李世民的目光不得不开始投向未来。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——选谁作为继任者。太子李承乾虽然是长子且能力值得信赖,却不愿读书,性情古怪,终日沉迷于酒色。次子李泰是个很有心机的人,他在一些能人的辅佐下,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。
 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,有的支持李承乾,有的支持李泰。唯独长孙无忌看中了软弱忠厚的李治,并给了李治极大的帮助。深受李世民宠爱的武才人 ——也就是后来的女皇武则天与李治关系非同寻常。她告诉李治,现在李承乾和李泰的实力虽然都很雄厚,但也许会形成鹬蚌相争的局面,到时候他们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可以了。
  李承乾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来自李世民和李泰的压力。最终,在形势的逼迫和众人的怂恿下,李承乾决定杀掉父皇和弟弟。李承乾幼稚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粉碎了。李世民不愿再杀害亲人,便将李承乾流放。在长孙无忌和武才人的努力下,李世民没有立李泰为太子,反而立了李治为太子。
  经过十几年的长途跋涉,玄奘取经回到了长安。在李世民的支持下,玄奘在弘福寺展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外来文化翻译工程。
  北漠叛乱,李世民御驾亲征。然而恶劣的气候让唐军随时惨重,李世民也从这场失败的战争起一蹶不振。
  李世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主持朝政。他将国家政务都托付给了李治。可想到自己离开人世后,李治要担起全部的责任,仍不放心。他将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,要他辅佐未来新的皇帝。
  房玄龄、李靖等老臣纷纷去世,留下李世民一人孤独的度过最后的时光。
  公元649年,贞观二十三年,五月二十六日,初唐第二代帝王太宗李世民去世。之后,是大唐盛世。

猜你喜欢
换一换
鹊刀门传奇
44
4.0
已完结
鹊刀门传奇
4.0
更新时间:09月13日
主演:赵本山,宋小宝,宋晓峰,文松,程野,杨树林,田娃,王小虎,唐鉴军,葛珊珊,历晓贺,毕畅,赵海燕,蒋依杉,张小英
简介:

  某朝末年,倭乱四起,宦官专权,东厂曹公公勾结倭寇,残害中原武林,意欲谋反。长海对外身份是鹊刀门掌门,实则是秘密抗倭组织成员,除了剿灭倭寇,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查出勾结倭寇的朝中汉奸。而同时曹公公也发现有反对自己的武林人士存在,暗中派人监视武林各门派的一举一动。因要掩人耳目,并同时进行秘密任务,西门长海(赵本山 饰)找到远在家乡的孪生兄弟西门长在(赵本山 饰),让他冒充自己。 虽是孪生兄弟,西门长海和西门长在兄弟俩的个性和人生道路完全不同,弟弟是英雄虎胆的一代大侠,哥哥则是胆小懦弱的市井伙夫。面对弟弟的请求,胆小怕事的西门长在一万个不答应,奈何顶住了弟弟长海的威逼利诱,却顶不住弟弟许诺给他找个“老伴”的色诱,于是半推半就的同意冒名顶替。就这样,西门长在稀里糊涂的从一个掌勺摇身一变成为掌门,进入了光怪陆离的武侠世界。
  西门长在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鹊刀门,想要冒充弟弟,首先遇到的第一关,就是要骗过弟弟长海身边的几位亲人:呆傻木讷的大徒弟郝盟(程野 饰)和性如烈火的叶四娘(葛珊珊 饰),鲁莽冲动的二徒弟赵德柱(宋晓峰 饰),当然最难的是弟弟的女儿西门柔(历晓贺 饰)。西门长在本来想低调蒙混过关,不料树欲静却风不止,各自风波接踵而来,天池帮帮主高大毛(宋小宝 饰),五毒教教主等人纷纷找上门来,最危险的是,西门长在引起了东厂曹公公(杨树林 饰)的注意和怀疑!

2312
2023
鹊刀门传奇
主演:赵本山,宋小宝,宋晓峰,文松,程野,杨树林,田娃,王小虎,唐鉴军,葛珊珊,历晓贺,毕畅,赵海燕,蒋依杉,张小英
秦淮八艳
294
10.0
已完结
秦淮八艳
10.0
更新时间:07月15日
主演:傅艺伟,巫刚,陈国典,韩剑嵘,吴涛,乔立生,刘鸿声,李炳军,李洁,梅婷
简介:

十里秦淮,这红极一时的仙都乐土,是胭脂染红的,美酒映红的,鲜血染红的。河旁妓家临次,水中火龙灯船。多少宗室王孙、公侯名士在这里传歌唤月,醉卧红袖,或慷慨陈词,结党明志。清代一个画家画出了最出名的八个青楼女子,于是有了“秦淮八艳”之称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马湘兰生于一五四八年,她相貌虽不出众,但秉性灵秀,能诗擅画,是明代著名的女诗人,女画家。有关她的许多故事一直流传至今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寇白门,就是以其娟娟静美,跌宕风流,豪爽兼古侠士风为世人称道,列为“八艳”之一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陈圆圆是明末清初的一代名妓,她天生丽质,才艺双绝,有关吴三桂为她引清兵入关的传说,一直流传至今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卞玉京,又名卞赛,出生宦门,因父早亡,姐妹二人沦为歌伎。卞玉京虽才华出众,但终不得意,后在苏州皈依道观。

4710
1991
秦淮八艳
主演:傅艺伟,巫刚,陈国典,韩剑嵘,吴涛,乔立生,刘鸿声,李炳军,李洁,梅婷
嘉庆传奇
42
2.0
已完结
嘉庆传奇
2.0
更新时间:07月15日
主演:辛柏青,何冰,刘磊
简介:

  伴随乾隆帝“禅位”钟声,“康乾盛世”降下帷幕。嘉庆皇帝,大清历史上一个悲剧皇帝,从父皇手中接过一个“千疮百孔”的帝国,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他的帝王生涯。在267年的大清历史中,嘉庆在位的25年只是这漫长岁月链条中短暂的一环,可他身处惊心动魄的动荡时代。康乾鼎盛达到顶点,大清江河日下,开始衰颓和败落;而西方世界摆脱封建桎梏,大踏步地走上资本主义殖民掠夺,给仍在昏暗中的东方古国带来危机与挑战。
  “唯其难,方显英雄本色”。永琰登上皇帝宝座,但太上皇仍牢牢地控制着一切,太上皇犀利目光下,永琰的皇上做得很辛苦,对贪臣和珅忍气吞声,甚至自己心爱的皇后病重他不能守候一旁,死了他不敢流露悲伤,害怕和珅密报太上皇自己重情寡孝。正是在这种艰难之下,嘉庆看清了酿成吏治腐败种种弊端,韬光养晦中酝酿矫正父皇晚年偏信和珅造成歪风邪气。太上皇刚一辞世,嘉庆就一举粉碎祸国殃民的和珅集团,破获大清立国以来最大一桩贪污案,在王杰、董诰、朱珪、戴衢亨等这些贤臣廉吏辅助下,踌躇满志地全力整治吏治,消弭社会动乱,提倡精简节约,蔑视玉石古玩,一反父皇奢华陋习,开大清一代帝王勤俭简朴的先河。嘉庆把吏治腐败当作心腹之患,杀革降了一批官吏,取得明显效果。当一个个贪污大案被揭露出来,一道道弹劾奏折放在嘉庆皇上眼前时,他由震惊变为忧心忡忡,又由忧心忡忡变为恐惧,尽管他了解父皇晚年偏信和珅酿成吏治腐败,贪污成风,也决心根治腐败,但是,当盖子一旦揭开,嘉庆皇上看到的不仅是大清有几个蛀虫污吏,而是整个大厦的根基在腐烂。大清不能亡在我的手里,祖宗的基业不能就这样衰落,嘉庆皇上祭奠亡妻——皇后喜塔腊氏时发出这样的感叹。从此,嘉庆不敢象亲政初期那样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,特别是许多案子还牵扯到父皇的声誉,一直生活在父皇的阴影中的永琰,自然不敢触及有损父皇声誉的事。匡正弊端后一度中兴之势成为昙花一现,反贪愈贪、反腐愈腐,廉吏直臣们见皇上手软起来,忧心如焚,洪亮吉首先站出来直言时弊,上书《千言书》力主大刀阔斧整顿吏治,说到嘉庆皇上的痛处,也就是大清的痛处。内心负担很重的嘉庆帝不觉就恼羞成怒,把洪亮吉抓了起来。但当逢迎拍皇上马屁精官员请奏杀洪亮吉时,心照不宣的皇上却不默许,只让将洪亮吉流放新疆,后来连流放也不想了,就让洪亮吉归乡,却把洪亮吉的《千言书》悬挂在自己的案头,视为座右铭。其实,嘉庆帝早感觉到这“痛处”,只是不敢承认罢了,作为大清皇上,嘉庆心里很矛盾,忧郁烦躁笼罩着他。那些他曾经信赖的心腹大臣,要幺撒手人寰,要幺跌倒在腐败上,被他亲自下令杀掉。他变得越来越“孤家寡人”,越来越孤独,而水患、官逼民反,甚至起义农民竟然攻占紫禁城,这在大清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之事一件件向他袭来。沿海也不安静,海盗时不时地来骚扰天朝大国,大英帝国想在他统治的帝国沿海“扎根”住下,与他的天朝子民做买卖。嘉庆以秉承祖宗基业为最高宗旨,这样的事他如何放心得下。更有甚者,夷人竟将鸦片运进天朝港口,不法地方官吏收受贿赂,对鸦片放任自流。鸦片盛行,让嘉庆帝忧心忡忡,甚至王公八旗子弟吸上鸦片,懈怠公务,连宫里的太监也沾鸦片。永琰眼看着他统治的帝国开始走向衰败,也曾意气奋发过,充满信心,想守成祖宗基业、盼中兴、革弊端、整吏治。终究积重难返,无力阻大山之崩陷,挽狂澜于既倒。
  25个寒暑春秋,肩负帝国兴衰,风风雨雨中他竭尽精力,嘉庆不明白为何自己就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,中兴祖基业,案子越整越多,水患的窟窿越堵越大。人祸、天祸,嘉庆每接奏报就头疼,他终究未能如愿以偿地扭转大清社稷颓败,带着忧郁的心情,抱恨撒手而去,留给继位储君三个交待:腐败、鸦片、水患,要根治,一定要根治!这也是他自己试图根治却未尽的心愿。

1890
2005
嘉庆传奇
主演:辛柏青,何冰,刘磊
评论区